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按5%比例精减!专家:​5%的精减力度适中

2023-03-13 09:55:37 浏览: 6662 来源:新华社
核心摘要: 3月7日下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。受国务院委托,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。

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%的比例进行精减,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。

3月7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。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受国务院委托,根据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,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向大会作说明。

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,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、金融监管、数据管理、乡村振兴、知识产权、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。

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明确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、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13项举措,其中,“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”备受各界关注。这是时隔25年,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再次出现对精减人员编制的目标要求。


此前国务院进行了8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。从历次机构改革动辄20%乃至更大的精减幅度看,本轮5%的比例目标比较温和,体现了渐进有为、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。


精减人员编制的要点是“减”,关键却在“精”。“减”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合理,更有活力与战斗力,是为了“精”,追求机构设置更加科学、职能配置更加优化、体制机制更加完善、运行管理更加高效的目标。


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,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、金融监管、数据管理、乡村振兴、知识产权、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,转变政府职能,加快建设法治政府。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,既有“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”的需要,也有转变政府职能、精兵简政过紧日子的需要。


按照5%的比例看,此次精减人员编制的绝对数并不大,但这一举措具有示范性、导向性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“各级政府坚持要过紧日子”“全国财政支出70%以上要用于民生”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,而是要长期坚持”。精减人员编制,就是过紧日子原则的重要体现。


另一方面,此次机构改革不仅仅是精减,还规范了人员编制,比如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采取统一标准,一体列入公务员序列管理等。


方案还明确提出,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,换句话说,精减并不意味着各部门同步减人,而是在总量控制下可以做结构性优化,以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有足够人力和资源支撑。这体现了“编随事走、人随编走”的动态调整思路,是实事求是、因应时势的做法。


随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精减,地方各级政府机关也需要跟进。去年以来,已有一些小县启动了地方机构改革,其目标同样是精简机构、人员和编制,“攥紧拳头好发力”。


机构调整、精减人员编制往往会触动多方利益,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,必须“啃硬骨头”,不折不扣地扎实推进。当前,我国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,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、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,必须拿出更大勇气、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
本次改革,涉及到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、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组建国家数据局等内容。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,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—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%的比例进行精减,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。


对此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汪玉凯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次改革中按照5%的比例精减,不会对部门运转产生太大影响,也符合财政过紧日子的思路。同时,这次精减是一种结构性的优化,在重点领域可能还需要增加编制。


专家:5%的精减力度适中,是一种结构性优化


谈到此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5%的精减比例,汪玉凯表示,这次机构改革是一个精兵简政的过程,社会上也有这方面呼声。按照5%的比例精减,不会对部门运转产生太大影响,也符合财政过紧日子的思路。同时,这次精减是一种结构性的优化,在重点领域可能还需要增加编制。比如这次改革把两个事业单位改成了行政机构从属于国务院直管,这就需要改变编制。从其他领域5%的编制精减,来提供重点领域的编制需求。这就在总的编制不增加的情况下,完成了结构性优化。


此前国务院进行了8次规模较大的国务院机构改革。汪玉凯介绍,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提出了50%的精减,精减规模在1.8万到1.9万人。当时的精减阻力很大,有大量工作要做。这次精减5%,可以说力度适中,是从实际出发考量的。


目标:顺应现代化趋势和数字化趋势


谈到此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,汪玉凯说,此次机构改革目标和任务与此前的改革差异很大。此前,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结构。随后改革的目标变为建设服务型政府,进行大部制改革,转变政府职能,使机构设置更科学、更优化,体制机制更完善、运转更高效。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,将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相近职能有机整合,形成了大资源、大生态、大应急、大市场的管理新体制。


这次改革,主要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,率先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。


汪玉凯提到,数字化时代到来以后,数字政府是未来建设的重中之重。通过这次机构改革进行结构性优化,能使数字化转型更加顺畅,更多数字技术应用到政务管理中,从而引发政府决策、管理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。


“所以,一个是顺应现代化趋势,一个是顺应数字化趋势,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潜在目标。”


汪玉凯介绍,这次方案中还有一个亮点,也是调整力度最大的——金融体系改革,采取了“三管齐下”的调整方案,首先把人民银行的职能机构设置做了重大调整,撤销县一级支行和大区分行,在各省设省级分行;将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,加强证券市场、资本市场的监管;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,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。通过这“三管齐下”,能最大限度从体制机制运转上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。



免责声明
• 
除非特别注明,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参考、交流之目的。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